2024年十佳公众参与案例 | 数字赋能 海洋垃圾变宝藏

发布日期:2024-09-09 11:32    点击次数:168

▼▼▼

发源于台州的“蓝色循环”海洋废弃物治理项目,几年来收集海洋废弃物超过1.34万吨,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海洋废弃物回收项目,并获2023年度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如此庞大的收集数量是如何做到的?海洋垃圾无人收、无处放、无利润的问题是怎么逐一破解的?

无人收?奖惩激励,多方共治

早在2019年,台州市就首创“海洋云仓”智慧治污模式,通过“智能装备+大数据+区块链”技术,打通了收集、运输、监管等各个环节,实现了船舶污染物有人收、有处去、方便管。

“这几年,把航行过程中的油污和垃圾带回岸上,通过‘浙里办’的‘渔省心’应用提交污染物上交申请,已经成了习惯。蓝景科技的人员在半小时内就能上门回收。”船老大曹俊富笑着说,“把油污及时上缴,不仅能增加信用等级,之后向银行贷款时,还能降低不少利息呢。”

2022年,浙江省提出“蓝色循环”概念,将台州市作为省级试点。台州市在“海洋云仓”智慧治污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政府引领、企业主导、产业协同、公众联动的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蓝色循环”新模式,并在椒江区率先试行。

“‘蓝色循环’其实是‘海洋云仓’的升级版,就是把海洋污染物治理范围从船舶油污扩大到海洋塑料。”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椒江分局党组成员洪燕表示。

“小蓝之家”是“蓝色循环”项目设置的海洋污染物收集存放站点。在椒江区大陈岛上的“小蓝之家”,不时有拾荒者把从海边捡来的塑料垃圾送来。站点负责人孔晨用手机扫描他们随身携带的智能手环,确认其行动轨迹在海岸线1公里范围内,之后将塑料垃圾过秤,以每斤2.5元的价格进行回收。这个收购价比市场价高出了一倍左右。

目前,已有1万多艘船舶、6000多名群众和渔民加入了“蓝色循环”海洋垃圾收集行动,累计收集处理海洋废弃物1.34万吨。其中塑料废弃物2700余吨,减少碳排放约3460吨。项目还将海洋塑料交易的20%作为“蓝色共富基金”,精准惠及收集群体,累计为渔民提供了1.31亿元的绿色低息贷款。

无处放?多点存储分布,智能化分解

海洋垃圾不仅收集难,运输费用也不低。而“小蓝之家”除了对垃圾进行收集外,还会初步分类、打包,并通过压缩机压缩、捆扎。经过初步压缩的垃圾,体积能缩小约80%,相应的运输成本也能降低80%。

如果说“小蓝之家”是缩小垃圾的“能手”,那“海洋云仓”就是将海洋油污化繁为简的“行家”。据蓝景科技运维主管陈辉介绍,作为微型智能化油污处理无人工厂,“海洋云仓”包括含油污减量、生活污水预处理、生活垃圾分类压缩、废机油收集、废铅酸电池存储、应急物资存储和控制中心单元七大模块。

在油污处理系统中,设有5个不同类型的管道口。清运车将从渔船或海岸边收集来的含油污水、废油、生活污水运来之后,按照类型的不同分别将其输送到不同的管道中。以含油污水为例。1吨含油污水,经过约半小时的机器自动化处理后,会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700多公斤符合标准的废水,经预处理达标后排入污水管网;另一部分是200多公斤的油污,再由清运车运至相应的污染物处理站。

如今,台州沿海已经在20座港口码头建设了 50 套“海洋云仓”,建设了11个海洋废弃物分拣暂存点“小蓝之家”。

无利润?溯源认证,企业提升竞争力

很多国际品牌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经费用于生产、购买、使用再生环保材料。“蓝色循环”模式发起成员之一、蓝景科技联合创始人陈光辉表示,由经过认证的海洋垃圾塑料颗粒生产的产品,市场很大,价格往往也比同类产品更高。关键是怎么证明这些材料的确来自海洋垃圾。

蓝景科技依托“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开发构建了海洋塑料废弃物“收集-储存-运输-再生-制造”全流程可视化闭环治理体系,让海洋塑料废弃物实现了从收集到再生的全过程看得见、可追溯。如今,已有237家企业参与到海洋塑料“从海到货架”的可视化追溯中。

在椒江区“蓝色循环”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冲锋衣、围巾、手机壳等挂了满满一墙,这些都是由海洋垃圾回收加工而成的。在每款产品的醒目位置,都有一个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就会出现海洋塑料溯源页面。比如,扫描一款马甲的二维码,就会显示其含有40.14克海洋塑料,使用了2.1个塑料瓶。点开可视化追溯,就会出现一张轨迹地图,详细标注了塑料瓶从哪儿来、谁存储、谁收购、谁转运、谁再生等信息。甚至每个位置都标明了坐标,还附有照片、视频、发票等作为佐证。

“2022年,我们的运作体系得到了全球广受信赖的检测认证服务商德国莱茵TüV的认可,我们已与他们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陈光辉说,“通过区块链追溯技术对海洋塑料全生命周期进行碳标签、碳足迹标定,打破国际高端市场海洋塑料认证的绿色壁垒,将让参与的相关方都能获益。”

无标准?完善机制体制,提供“台州方案”

“在‘蓝色循环’治理方面,目前法规和标准还不健全。”台州市生态环境局海洋处负责人陈旭露说,“比如,海洋污染物的源头监管具体怎么管,海洋塑料垃圾回收网络标准体系怎么建立,政府如何从治理者变为服务者与监管者,企业如何从被补贴者变为海洋塑料产业受益者,渔民如何从污染者变为生态保护者,等等。”

台州市根据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结合国内外现行规章制度和标准,突出问题导向,设计了“蓝色循环”治理模式和海上环卫制度的衔接融合架构,制定了《台州市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若干规定》。台州市还启动了海洋塑料污染数字化治理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积极构建海洋塑料污染数字化治理“蓝色循环”标准体系,致力于为国内海洋塑料污染治理和 “蓝色循环”产业发展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椒江方案”。

END

主办单位/唐山市生态环境局

来 源/ 生态环境部

转发日期/ 2024年8月29日

扫码

关注我们

获得

更多精彩

台州市塑料海洋云仓海洋小蓝之家发布于:北京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